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在地酷兒文學與網路社群文化
Local Queer Literatures and Virtual Communities 
開課學期
107-1 
授課對象
 
授課教師
鄭芳婷 
課號
TwLit1025 
課程識別碼
145 1020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博雅310 
備註
A1:文學與藝術
總人數上限:3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71TwLit1025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網路社群平台作為「酷兒」(Queer)族群發展認同的重要管道,提供了彈性、多元、流動的虛擬時空。在此時空當中,挑戰主流建構價值的文學創作繁衍茂盛,經年累月後自成系譜。本課程以重點主題方式介紹當代重要酷兒理論與網路社群論述,搭配近二十年內在台灣網路社群發表或傳播的經典酷兒文學作品,深度探究作品當中所透露出來的在地酷兒認同力量。  

課程目標
藉由深度檢視當代酷兒理論、網路社群論述與在地酷兒網路文學,引導修課同學重思文化理論、文學作品與社會議題之間的三向緊密關係,加強同學對於三者的邏輯思考、鑑賞與評論能力,並從中增進對文化社會的關懷與責任。 
課程要求
1. 課程參與為評分重要依據,無故缺席將予扣分。
2. 個人期中報告為口頭報告,每人20分鐘,成績為修課同學即時互評。
3. 個人期末報告包括:A.簡要口頭報告,每人8分鐘;B.書面報告,長度七頁(不含封底、摘要、圖表、參考資料),須符合MLA學術論文格式。1/6 前繳交doc(x)電子檔至ceiba。
4. 每週課程結構包括:A.當週同學期中報告 B.課程講演 C.批判討論。
5. 第14週另有田野探勘作業,以簡潔口頭報告呈現(每人三分鐘),無需繳交書面報告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(1) Halberstam, Judith. The Queer Art of Failure. Durham: Duke University Press, 2011. 1-25.
(2) Case, Sue-Ellen. “Towards a Butch-Femme Aesthetic” Discourse. Vol. 11, No. 1, 1988-89, 55-73
(3) Butler, Judith. Bodies That Matter. New York: Routledge, 1993. 223-242.
(4) Munoz, Jose Esteban. Disidentification. Minneapolis: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, 1999. 1-34.
(5) Anderson, Benedict. Imagined Communities. New York: Verso, 2006.
(6) Bruns, Axel. Blog, Wikipedia, Second Life and Beyond: From Production. New York: Peter Lang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s, 2008.
(7) Haraway, Donna. Simians, Cyborgs, and Women: The Reinvention of Nature. New York: Routledge, 1990.
(8) 洪凌《黑太陽賦格》台北:蓋亞,2013。
(9) 陳雪《惡女書》台北:印刻,2005。
(10) 邱妙津《鱷魚手記》台北:印刻,2006。
(11) 邱妙津《蒙馬特遺書》台北:印刻,2006。
(12) 張喬婷《馴服與抵抗》台北:唐山,2000。
(13) 紀大偉《膜》台北:聯經,2011。
(14) 柴《集體心碎日記》台北:女書文化,2012。
(15) 馬哥《騷城傳》Queerology,線上期刊,2012。
(16) 楊双子《花開時節》台北:奇異果文創,2017。
(17) yasmine1030《十年》PTT實業坊,2006。
(18) Cornbug《學姐》PTT實業坊,2002。
(19) 朱天文《荒人手記》台北:新經典文化,2011。
(20) 葉青《雨水直接打進眼睛:葉青詩集》台北:黑眼睛文化,2011。
(21) 陳俊志《台北爸爸,紐約媽媽》台北:時報出版,2011。
(22) 黃崇凱《文藝春秋》台北:衛城,2017。  
參考書目
待補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3  課程介紹
「淺談酷兒與台灣在地性 」
「網路社群文化簡史」
 
第2週
9/20  「性別操演」
Judith Butler, Critically Queer(Ceiba)
朱天文,《荒人手記》(圖參)
朱天心,《擊壤歌》(圖參)
議題討論:「酷兒」概念的困境為何?何謂「異性戀鬱結」?
 
第3週
9/27  「抵認同」
Jose Esteban Munoz, Disidentification (Ceiba)
吳繼文, 《天河撩亂》(圖參)
議題討論:抵認同是否有其內部矛盾與解構性?
台灣女性影展
 
第4週
10/04  「失敗美學」
Jack Halberstam, The Queer Art of Failure (Ceiba)
葉青,《雨水直接打進眼睛:葉青詩集》
伍思薇,《面子》(圖媒)
議題討論:失敗美學是否仍重蹈覆轍成功vs失敗的二元對立性?
 
第5週
10/11  「酷兒社群建構」
白先勇,《孽子》(圖參)
黃道明,〈從玻璃圈到同志國,認同形構與羞恥的性/別政治:一個《孽子》的連結〉《批判的性政治》(Ceiba)
議題討論:酷兒空間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之不同?
 
第6週
10/18  「部落格與陰性力量」
鄭芳婷,〈窘境美學:台灣時尚部落格中的後殖民與後女性政略〉
宅女小紅
丹妮婊姐
花猴
崔咪
Igisele
議題討論:何謂「陰性力量」?流行文化的顛覆與收編如何交會?
 
第7週
10/25  「認同與書寫」
鄭芳婷,〈數位離散與酷兒想像:以拉板、彩虹山莊及 Queerology 為例〉
Yasmine1030,《十年》(批踢踢拉板精華區長篇小說)
Cornbug,《學姐》(批踢踢拉板精華區長篇小說)
議題討論:網路社群上的酷兒文學風格與傾向為何?
 
第8週
11/01  電影欣賞:陶德·海恩斯《因為愛你》(2015)
 
第9週
11/08  客座演講:
施舜翔
課前閱讀:施舜翔。《性、高跟鞋與吳爾芙:一部女性主義論戰史》
 
第10週
11/15  校慶停課
 
第11週
11/22  網路社群數位探勘經驗分享
 
第12週
11/29  「流動的主體」
Sue-Ellen Case, “Towards a Butch-Femme Aesthetic”(Ceiba)
朴贊郁,《下女的誘惑》
議題討論:慾望如何變動、變異與變換?
 
第13週
12/06  「日常戰術」
MIchel de Certeau,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(Ceiba)
張亦絢,《永別書》 (圖參)
議題討論:日常戰術如何自我解構?
 
第14週
12/13  「酷兒與家國想像」
班乃迪克.安德森,《想像的共同體》(Ceiba)
黃崇凱,《文藝春秋》(圖參)
議題討論:想像共同體的社群矛盾性為何?《文藝春秋》如何展演當代台灣文學發展?
 
第15週
12/20  電影欣賞:珍妮·利文斯頓《巴黎在燃燒》(1991)
 
第16週
12/27  期末個人報告呈現
 
第17週
1/03  撰寫期末報告